“这就是你35岁还不考公务员的下场” 原创 书单君 书单 收录于话题 #书单热评 58个内容
2022国考公告发布的消息一出,就上了热搜。
只要打开抖音,你能在半小时内刷到三、四次公考机构的广告。
在微博、小红书等社交媒体,考公成功的分享帖也总被顶到推荐首页。
身边越来越多朋友选择考公:
曾经毕业时在父母面前看不上公务员的人,开始熬夜刷题;
甚至有人为了一个县城的编制,不惜和多年的恋人分手;
更有人辞掉税后月薪两万的工作,去争取家乡到手三五千的编制。
在知乎提问“公务员和一千万你选哪个?”下,有条4.1万人点赞的回答:
一个亿都比不上公务员?
那些编制痴狂的人,到底看中了公务员什么?
月薪两万还要考公的年轻人
25岁的李达,研究生学历,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刚满一年。
他手握两份五百强企业的offer,税后薪资全部月入2W+。
在就业环境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之下,任谁看这都是不错的工作,但他却愁眉不展。
在入职新工作之前,他的作息和高考生基本同步:
早上六点起床,晚上十二点睡觉,除了吃饭和午休,其他时间都在备考。
他理想中的工作是市委办公室的科员,网传转正后月薪5000。
不过为了尽早上岸,全国各地的公务员招考信息他都关注,只要符合条件就会报名。
过去的一年里,他备考了山东、苏州、杭州、深圳、广州等地的公务员考试。甚至连军队文职,事业编也都挨个考了个遍。
公考密集期间,他一个月可以辗转三到四个城市。
交了卷就坐最早一班的高铁或飞机回家,第二天中午起来接着学习。
李达不是个例。
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,正把考公作为求职首选。
河南省卷烟厂招聘的工人超过30%是985大学的硕士研究生;
杭州余杭区街道办招聘的工作人员,清一色的都是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;
哈佛大学博士后入职深圳街道办......
北京大学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:
2019年校本部共有2822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,其中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9.79%,去国有企业的占27.14%。
也就是说,超过四分之三的北大毕业生进入体制。
每每有这样的新闻爆出,总有网友说是大材小用。
他们想从择业上规避中年危机
李达放弃月薪两万的工作去考公的决定,几乎得到了身边所有亲戚朋友的支持。
他嘴上总挂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:资本主义从来就没法担保稳定性。
七次公考,无一上岸,眼看就要到offer签订的入职时间,李达开始失眠,窝在家里用一整天刷抖音,不愿意见人。
朋友电话安慰他:实在不行先去工作,有机会再考。毕竟月薪两万不是个小数目。
李达却长叹一声:“工资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能拿多少年工资。”
虽然还没开始工作,但他对还有十年才会到来的中年,充满危机感。
在知乎搜索栏打出35岁,弹出的第一词条就是“35岁以后的人都干什么去了?”该词条目前已有8.5万关注和4568万阅读量。
调查数据表明,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。
其中,以美团、滴滴、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生代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公司几乎占一半,字节跳动和拼多多员工平均年龄仅27岁。
人到中年,职场消失。
这是一把悬在所有打工人头上的剑。
2020年春季招聘数据的调查显示:
62.68%的求职者年龄在30岁以上,其中30到34岁的求职者占29.26%。
美国作家芭芭拉·艾伦瑞克在她四十岁时,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:
将自己伪造成一个中年失业的精英白领,到求职市场寻找一份年薪十五万的工作。
她投入几千美元参加求职会、修改简历,历时一年却没拿到一份像样的offer。
来找她的不是中介,就是传销。
在求职过程中,她遇到很多中年失业的精英白领,人均名校毕业,简历丰富。
有的甚至做过协会主席,但就连这样的人,也只能找到司机、保洁、推销员的工作。
求职过程中,一位华尔街雇主说出了一句非常刺耳的真相:
“假如年过40,雇主会认为你不再用大脑思考。
过了50,他们就认为你已经油尽灯枯了。”
芭芭拉·艾伦瑞克认为:企业盲目追求效率,忽视人才价值,将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。
她在《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》中这样写道:
很多企业完全被金钱关系所主导,改变了企业与雇员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关联。
过去,企业把员工视为可培养与发展的长期资产,而现在则